导航菜单
首页 >  政策法规 >  » 正文

如何编制好十四五旅游规划

“十四五”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趋势提出新需求

(一)新经济形式带来旅游消费和需求的新转变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消费经济形式下的消费升级将带动消费产品结构升级和新零售模式兴起,消费者对品质生活、互动体验、个性定制、便捷服务的要求更高,更加追求个性订制消费,绿色健康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以上基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升级和新消费经济形势下,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将在如何转换发展理念和策略,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产业融合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备融合发展优势的战略性产业,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向旅游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其中文旅融合建立在文化和旅游的的差异基础之上,文化可以丰富旅游的内容,提升旅游的精神内涵。《“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加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深化改革,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

(三)全域旅游引领旅游供给侧改革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对中国社会经济整体改革突破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十四五”期间,人们对旅游品质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展示自然资源为主的观光旅游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文化旅游日受青睐。在全域旅游引领下,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优化旅游供给体系,完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实现由旅游供给不足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改善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的现状,通过更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进行战略谋划。

(四)科技赋能驱动文旅业态新变革

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十四五”期间,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的应用将带来文旅产品生产方式、新产品形态、消费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革新,将推动文旅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超越传统旅游规划的业态模式,满足市场精准供给的更多新业态将应运而生,旅游业态设计将更有效的符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五)乡村振兴战略为文旅布局提供新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伴随逆城镇化潮流的出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工程等项目整合发展。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的乡村城镇化进程,要求建立良性的城乡互动关系,其中旅游就是关键媒介。通过旅游带动城市消费和城市人口进入农村,优化乡村产业和人口收入结构,构建旅游引导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地区逐渐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旅游空间的新格局,助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成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最好的路径。

(六)“多规合一”强化旅游规划的可实施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缺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国家层面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还没有出台,《“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肩负与土地利用、林地、耕地保护、生态红线充分对接的时代任务,对于促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肩负新使命

(一)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承前启后的规划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将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目标必将体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和承上启下的特点,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战略顶层设计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这对于指导文旅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9年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陆续整合以来,各地忙于理顺机构、熟悉业务,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引领。因此,通过《“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尽快完成顶层设计,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统筹发展的规划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的全面启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遵循项目用地与国土空间布局一体化理念,将重大工程项目统筹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完成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同时将“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统筹起来,找出重大问题的矛盾症结,提出管用实用的对策措施。《“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符合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文旅和旅游领域的重大课题,通过“十四五”规划提高规划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融合发展的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文化资源、需求与旅游产品、活动密不可分,文旅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传统渗透,而是要着眼于产业一体化,以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十四五”规划应该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既要认清文化和旅游的差异,也要通过规划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聚焦文旅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问题,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五)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创新引领的规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形势下的旅游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统领,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文旅产业发展重点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引领产业融合与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产业、新业态相继涌现的发展环境下,《“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创新理念引领的规划,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旅游格局。
 


新规划需要新方法

在新时代、新趋势的发展环境下,创新引领、创意驱动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吸引力、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必将创新规划方法,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前瞻性规划。规划的编制应在全域旅游、多规合一、科技创新、空间优化、文旅融合六大方面实现创新,为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战略蓝图和落地指南。

(一)全域旅游引领,一体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域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各方面密切联系的整体,着眼于旅游行业的内在质量全面提升,进而带动国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是“供给侧改革”在旅游业领域里重要的着力点,成为地方全方位实现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构建城乡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结合当地现状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要求,从以下方面探索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和循序渐进的提升路径,实现地方各个领域变革优化。

在全域旅游资源观的引导下,加强全域文旅特色资源开发,加强资源普查、梳理,挖掘、提升特色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加强旅游客源与文化资源相互对接。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以产品端为关键突破点,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加强技术革新和内涵转化,优化产品组合模式,提高产品供给品质、扩大供给范围。优化全域旅游文旅供给环境,按照全域供给、立体供给、弹性供给理念,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体制、节假日制度、消费促进机制等的改革创新;加强对文旅融合精品示范项目的引导、扶持力度,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

(二)“多规合一”,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

推动各级政府以“十四五”为契机,开展相关研究,谋划融合发展新思路,出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和针对性政策,完善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法规、规划、修订等工作。加强产业融合指标体系建设、数据监测与动态反馈,引导各地建立符合本地区资源特质和产业实际的融合发展指标和评估体系,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数据统计和绩效评估办法;依托智慧文旅服务系统,构建区域性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丰富文化旅游统计数据,为优化文旅产品服务、加强市场管理提供依据 。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摒弃以往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粗放方式,突出规划的落地性,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整合,考虑环境的承载力,确定开发边界和开发红线,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科学管理提供管理依据。规划需要做到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对于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文旅发展空间格局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同时优先保障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使文化旅游开发成为引领区域综合发展的催化剂,使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

(三)科技创新,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引导旅游行为

信息技术革命将催生全新的智慧景区和智慧服务,这些实时的场景应用加上大数据分析、自媒体应用将对景区营销方式带来深刻变革。5G网络会使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将会为文化产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5G网络通过与VR/AR、AI等高新技术的结合,可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模式,为大众提供更良好的公共文化体验;杜比全景声、4K超清、VR等在演唱会直播中流畅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演唱会现场。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催生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景,刺激文化消费。

“十四五”必将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五年,旅游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将步入新的发展模式。《“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必须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机会、新问题、新挑战,引领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旅游发展中,引导科学的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同时,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覆盖产业规划到开发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的符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四)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城乡融合发展”, 这意味“乡” 不再是城市的附属, 而是与“城” 相互独立、并行发展的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和旅游发展差距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新要求。因此,《“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强调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文化复兴将与乡村产业升级、社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提升等要素互为表里,共同完成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规划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水平。

此外,《“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全面整合跨城乡、跨区域的文旅资源,加快泛文旅产业的集聚性发展,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融入贯彻到城乡建设、脱贫攻坚、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使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成为推动城乡发展要素共享、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城乡风貌及环境优化的载体,形成文化旅游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五)文旅融合,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新IP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升级和结构转型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文化化与文化旅游化之间的融合。在文旅融合IP体系中,IP创新的本质是文化提升,中国文化IP和企业文化IP在旅游新时代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提升,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目的地IP创新体系,形成目的地的IP建构的行动计划。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就是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顶层管理和指导下,在相互融合发展结构下,形成的文旅融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应该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让中国文化旅游更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
 

四五规划编制在即,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肩负新时代、新趋势下的全新历史使命。为了精准把握文化和旅游的差异和价值,更好地落地实施文旅融合战略,编制还应注重规划经验的积累,强调科学合理的编制流程;并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精品,创新发展,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真正成为引领文化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做规划设计 当然找绿维